星空体育新闻中心 /News
StarSky Sports,光伏行业等“光”来:计提资产减值调整负债结构
StarSky Sports,StarSky Sports,7月8日,随着隆基绿能股价下跌,光伏晶硅产业链上所有上市公司均退出了“千亿市值俱乐部”,这对光伏人来说,是个沮丧的日子。7月10日,隆基绿能成功收复失地,市值重回千亿。但隆基绿能上一次市值徘徊在千亿上下,还要追溯到4年前,这位光伏老大哥的总市值已经较2021年的最高点蒸发了4400亿元。
光伏板块的造富神话已然远去,目前,光伏企业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晶澳科技、爱旭股份等抛出了巨亏的上半年业绩表现,合计最大扩损近200亿元。蓝鲸新闻发现,巨额的资产减值是众多光伏企业上半年巨亏的重要原因,从2023年年底,P型产能向N型产能的转换倒逼着企业舍弃了此前重资产投入的产线与库存。
在产能轮换的过程中,龙头光伏企业已经在做准备过苦日子,积极调整负债结构,以长期借款替换短期借款,争取更多的资金,在周期性波动中,能够平稳过渡,活到最后。
这一年,多晶硅料、光伏玻璃等产品轮番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行业内公司纷纷增资扩产,其他行业的公司也“摩拳擦掌”,试图进入光伏行业寻找机遇。
而在资本市场上,光伏概念也收到热捧,2020年下半年,Wind光伏指数从2085.86点涨至3196.17点,半年涨幅达53.23%。此后直到2022年8月,光伏板块热度持续提升,指数最高触及6175.08点,创下历史新高。
在此期间,光伏行业龙头公司股价也屡创新高。在巅峰时期,包括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合盛硅业、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等公司在内,共计12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千亿元。其中,隆基绿能市值最高时曾达到5424亿元。
但此后,光伏行业的股价开始整体回调。截至今年7月11日收盘,Wind光伏指数降至2442.02点,年内跌幅为45.13%,与最高点相比累计跌幅达60.45%,重回4年前水平。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蓝鲸新闻表示,从行业角度来说,国内光伏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且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光伏产品出口受阻。以上因素均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进而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此外,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光伏板块快速上涨,也透支了未来相关公司股价的上涨空间。
股价“跌跌不休”,上市公司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提振股价,也开始出手进行回购。
据蓝鲸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共有20家光伏板块上市公司抛出回购或股东增持预案。其中,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爱康科技、宝馨科技4家公司的股东宣布增持,隆基绿能、阿特斯、协鑫集成、福莱特、天合光能等公司宣布将回购股份。
在光伏板块市值整体回调的同时,也有部分机构仍然逆势押注。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广发基金的重仓持股中,阳光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排行前四位。
广发基金刘格菘在一季报中表示,本基金持仓比例较重的光伏及产业链相关标的在年报中呈现出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同时行业终端也呈现回暖态势,我们对光伏产业链保持乐观。
此外,东吴安享量化A基金经理王瑞在一季报中也表示,虽然光伏产业整体仍然处于竞争压力比较大的状态,但是需求的超预期,或会逐步改善企业的盈利,我们相信最坏的时间或正在过去;后续行业的竞争可能会回到“降本提效”的路径上来,龙头企业有望会有更高的概率能在竞争中胜出。
光伏行业的蛋糕足够大,但争抢蛋糕的企业却太多。大量投资下,2020年至2023年,仅光伏硅片的年产量就由约161GW增长至622GW,其余组件、硅料、电池等环节的产能同样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光伏行业逐渐陷入了周期性产能过剩,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整体利润率也被逐步压缩。
今年6月,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曾公开表示,“截至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光伏产业本轮震荡周期内,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了70%左右。”
近期,上市公司开始密集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多家光伏企业企业由盈转亏。光伏行业龙头隆基绿能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将达到48-55亿元。此外,通威股份归母净亏损将达到30-33亿元。爱旭股份、弘元绿能、钧达股份、钧达股份等公司均预计出现亏损。
但内卷之下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原有的P型光伏电池转化效率见顶,效率更高的N型光伏电池愈发受到关注。随着N型电池技术成熟并逐步投产,原有的行业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从需求端来看,越来越多的招标项目开始向新兴的N型电池倾斜。以组件为例,根据上海有色金属网统计数据,2023年年内,国内N型组件的招标量达到104吉瓦,占国内总招标量的37%。从月度数据来看,2023年1月至12月,N型组件月度定标量占比从14%增长至67%。
此外,政策也对先进产能给予了支持。7月9日,工信部就《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前版本相比,新版《规范条件》主要进行了六个方面的修订,其中包括继续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以及提高部分技术指标要求等内容。
在此背景下,具备技术及资金优势的光伏电池企业早早开始“改弦更张”,将产能扩张的重点放在N型之上。
如国内最早一批押注N型TOPCon电池的晶科能源表示,2023年底,公司N型TOPCon电池产能超过70GW,预计2024年将超过100GW。光伏龙头天合光能也在今年4月表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的电池产能为75GW,其中40GW是N型TOPCon先进产能。
部分布局N型产能的公司吃到了第一波“转型红利”。2023年,晶科能源营业收入达1186.82亿元,同比增长43.55%;归母净利润达74.41亿元,同比增长153.20%。公司也表示,凭借N型TOPCon技术和产品的持续领先,以及全球化运营和一体化产能等方面的优势,其N型组件出货快速放量,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但对于大量布局P型产能的企业而言,行业需求转变下,相关资产迅速贬值,公司不得不大量计提减值准备。
财报显示,受产品价格下降与技术迭代等因素影响,2023年通威股份共计提资产减值62.36亿元,其中存货减值计提13.05亿元,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计提43.91亿元。隆基绿能2023年共计提存货和固定资产跌价准备67.57亿元,2024年上半年预计将再度计提存货减值45-48亿元。
今年3月,晶科能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随着N型TOPCon成为市场主流技术,部分效率相对落后、没有市场能力和持续开工能力的P型PERC产能已经开始快速淘汰。
不过,随着N型产能逐渐扩张,未来这条赛道或也将变得拥挤。因此,许多公司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技术迭代,并筹划向新的市场延伸。
N型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为TOPCon技术,除此之外,还有BC(背接触)、HJT(异质结)两类。虽然大多数转向N型的公司都在押注TOPCon技术,但也有部分公司在深挖BC、HJT技术路线。
光伏行业龙头隆基绿能近年来就专注于BC技术的研发应用。近日,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就表示,BC技术大势已定。BC技术将会如同10年前公司开发单晶RCZ技术和金刚线切割技术一样,会是一个长周期的平台技术,所有晶硅技术最终都会朝着BC方向发展。
而对于更进一步的钙钛矿叠层技术,也有许多企业正在进行技术储备。隆基绿能、协鑫科技、晶科能源等公司均宣布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
此外,为了降低成本、提升投资效率,许多头部光伏公司也开始涉足储能业务,向“光储一体”方向进行转型。目前,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公司的储能电池电芯产线已经成功投产。
对光伏企业而言,无论是建设新产能还是转换现有产能,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
光伏产业链属于明显的重资产行业,根据Wind板块统计了86家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来看StarSky Sports,,光伏产业链公司平均的固定资产占比在30%左右。近几年新能源风口之下,光伏企业资金需求也是突飞猛进。
2020年“双碳”政策推行前后,光伏成为新能源行业最热门的风口之一,随后2022年硅料价格不断上行,再次将光伏风口推到了新的高度。资本疯狂涌入的推力之下,光伏产业链公司争相扩张产能。
2019年时,86家光伏上市公司在建工程项下合计归集了约575亿元的资本投入,到2023年行业在建工程总额超过1670亿元。与此同时,光伏上市公司到2023年末时合计形成固定资产约9218亿元,较2019年的3930亿元翻了两倍不止。
然而产能迅速扩张之下,光伏行业迅速进入调整周期。2022年末硅料价格触顶,价格下跌由此传导至整个产业链,2023年末时光伏组件的投标价格一度跌破成本价。光伏产业链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2023年,光伏上市公司在建工程投资额较上年减少了181亿,也是近五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2023年光伏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增加约2537亿元,市场价格下行时折旧也在一定程度吞噬利润。
光伏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后,近几年上市公司收入规模扩大的同时还是控制着应收账款对资金的占用,在资金需要压力下,6成以上的光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头部的天合光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2019年的73天到2023年下降至50天左右,隆基绿能也从44天减少至28天。
另外,光伏行业属于投资密集型行业StarSky Sports,,建设一条完整的光伏生产线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且项目的推进离不开持续的资金投入,行业迅速发展产生极大的资金缺口。近几年,光伏企业的竞速扩张,一部分靠二级市场定增、发债融资提供资金支持。
据Wind数据,近五年的时间里,有半数以上的光伏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进行过公开募资,2021年是定增募资最多的年份,这一年有18家光伏企业筹划了定增,其中TCL中环募资金额最大达到89亿元。同时有22家企业还通过发行可转债融资。
竞争下的扩张需求整体推高了行业负债率。2019年,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是50.85%,到2023年上升近5个百分点,达到55.71%。其中,半道跨界“追光”的沐邦高科成为负债率增长最快的公司,2022年收购光伏资产的当年,沐邦高科负债率拉高超过66个百分点。而爱旭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头部企业负债率长期居于高位,均在55%以上。
但在光伏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后,投资者显得更为谨慎,融资收紧光伏行业行业再融资节奏放缓。到2023年时,多家光伏企业融资计划终止,包括去年光伏行业最大的定增案,通威股份160亿定增计划在公告5个月后被迫落幕。
虽然二级市场融资遇阻,高负债率下光伏企业的融资却是需求实打实的存在。定增终止后,通威股份表示将继续利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融资方式推进计划项目实施。
今年以来,金融行业对光伏行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大。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及要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从数据上看,银行贷款已经部分填补了上述光伏企业的资金需求。据中国能源报报道,2020年至2023年,光伏行业授信额度从2000多亿元增长至6000多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8%。
根据iFinD同花顺数据,截至2024年7月11日,光伏板块全部85家上市公司已使用的授信额占授信总额度的比例为49.04%,较2023年年底的48.30%有所上升。
此外,去年以来大部分光伏企业都做了筹资方式的调整。到2023年末时,近4成的光伏企业短期债务有所减少,同时超过85%的企业长期债务有明显增加,以长债替换短债的负债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上市公司短期债务压力。
正所谓是兜里有粮,心里不慌。2023年半数左右的光伏企业净利润都在负增长的时候,超过6成光伏企业账面留存货币资金金额有所增加,年末时,隆基绿能账面货币资金余额增加到570亿元,远超过所有同行业企业。同时,隆基绿能清空了短期借款,短期债务剩下大约15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反而是长期债务由上年的95亿元增加到121亿元,涨幅超过27%。
与之相似的是,去年末时,通威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爱旭股份等头部企业均不同程度削减短期债务,同时大幅增加长期债务为公司经营提供支持。
二级市场融资遇阻时,光伏企业更多转向以金融机构的渠道来满足融资需求。2023年末时,有47家光伏企业受限资产金额有所增加,其中绝大部分资产受限是由于为融资提供了质押或抵押担保。去年有16家企业受限资产金额出现50%以上的增长,占比约是19%。中腰部光伏企业质押融资需求增长较快。
去年受限资产增幅最快的企业珈伟新能,目前公司市值约29亿元。2023年末珈伟新能受限资产由期初的4286万元增加至7.27亿元,绝大部分增长来自将固定资产用以借款、售后回租的抵押。2023年末时,珈伟新能账面留存货币资金约1.82亿元,带息负债余额约是4.22亿元。
近年来,国有大型银行持续加强绿色金融战略引领作用,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二级市场融资的同时,光伏企业每年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授信额度也大幅增加。
2023年,通威股份二级市场定增终止,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风险抵抗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需要为由,公司申请的金融机构授信额度由上年的800亿拉高到1300亿,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1800亿元。此外,晶科能源2024年申请的授信额度也扩大到1178亿元。